

- 觀點 | Opinion more
-
這次,印度對中國製造中心地位的挑戰是認真的
不可否認的是,在“印太”框架下,印度確實擁有極佳的發展機遇窗口……在如此有利的條件下,如果印度內部改革取得突破,就能大舉借重美、日、澳聯動之勢,撬動自身跨越式發展所需動能,不斷朝取代中國的總目標邁進。[全文]
-
龍象相處之道在於保持安全距離
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是不幸的,但不應構成中印關係惡化的分水嶺。相反,它應帶來有用的警示:要想龍象相安無事,共存之道是保持安全距離。[全文]
-
當包容的印度文明不再包容,暴力和流血便愈演愈烈
雖然傳統印度社會是一個寬容的社會,但向現代轉型中,不同民族、宗教間的衝突日漸暴力。究其原因是印度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當傳統影響力大的時候,不平等可通過宗教觀念加以合理化而被容忍,但對於步入現代的印度,這種傳統合法性正越來越受到挑戰。 [全文]
-
印度為何“屢敗屢戰”?
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北側一帶,戰略地位居高臨下,中印邊界西段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並不遙遠,因此,印度也感覺到自己時刻受到威脅,畢竟他志在成為南亞大國。其實這只是印度的“被害妄想”,中國軍隊從來沒有主動越過實際控制線。[全文]
-
真想吸引中國投資,印度必須先做到這兩點
一些中國企業在印度所受的是“三等”待遇,不僅享受不到印度的國民待遇,也享受不到一些西方國家企業和資本所受的待遇。我們是被印度人列入“另類”名單的,有些領域我們是進不去的。[全文]
-
正確解讀中印第九輪軍長級談判成果
中印軍長級會談還會持續進行下去,這是一個良性發展勢頭,也是一場綜合性博弈。在現實衝突中佔不到任何便宜的印度會使用各種方法,不斷嘗試在輿論場上贏回事實上輸掉的衝突與博弈;而中方如何將事實上佔據的主動,以恰如其分的方式説清楚。這也是對中國網民網絡能力與網絡素養的全面挑戰與考驗。[全文]
-
抹黑中國,印度還有哪些新動向?
印度人運用英語方面的優勢,常常編造一些小道消息,並通過一些門户網站大肆散播。比如在Google搜索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時候,排在前面的幾乎全是負面消息。[全文]
-
2020年,中印關係走上了不歸路?
印度在過去幾年伸張本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才是兩國爆發衝突的肇因。實控線地區的軍事化進程現正以空前速度向前發展,出現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在該地區擁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印軍的巡邏也更加高效——駐紮到了中國軍隊此前不常見到印軍的地區。[全文]
-
印度在不丹:沒有大英帝國的實力,卻有大英帝國的野心
不丹與以色列兩國建交,為何會在印度首都,由兩國駐印大使簽署協議?如果我們回憶2017年的洞朗事件,也會有類似的疑問,明明是中國和不丹兩國的邊界糾紛,為何與中國軍隊對峙的反而是印度軍隊?[全文]
-
“亞洲小北約”不可能搞起來,印度放不下上合與金磚
無論如何當前印度還是積極參與上合組織,也已經感受到了危機。稍早前,普京在瓦爾達大會上公開點了它的名,普京表示,印度近況讓我很擔心,美國在拉攏它,印度是上合成員也是金磚成員,但它彷彿在跟着美國走。印度對這個表態很緊張,畢竟不願意一邊倒,希望兩頭都能沾。[全文]
-
美印真的要結盟?
中印的實力差距,由原來量的差距,變成了現在質的差距。印度趕超中國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嫉妒的心理越來越大過羨慕的心理,對抗的憂慮越來越大過合作的期望。而這種心理轉向悲觀的具象化表現則是,對中國越來越呈現出一種敵對行為。[全文]
-
“四國機制”最好的下場,就是和平無聲地失效
四國機制最好的下場就是和平無聲地失效,而不必像最初的2007-2008年四方安全對話那樣轟轟烈烈地垮台。由於缺乏美國和印度的堅定支持,第一次四國機制分崩離析。四國本就反對中國擴張,成立第二次四國機制已無新意,四國應該吸取教訓,發表一份崇高宣言,宣佈取得勝利,然後解散。[全文]
-
印度為何對華示強?莫迪執政的兩大“引擎”失速
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濃烈的宗派議程和聚焦發展的經濟議程是印度人民黨的兩大招牌,互為補充、交替施力。然而,印度經濟未見起色,還因新冠疫情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時宗派政策取得眾多突破後已趨於飽和。兩大“引擎”失速,迫使莫迪為獲取增量政治支持尋找內政新議程。[全文]
-
為什麼中印衝突後,西方不願支持莫迪?
莫迪和他的人民黨高層同志似乎常常以激怒對手和煽動支持者為樂,即使這麼做也會招致西方媒體的指責。他們可能相信,蔑視西方的指手畫腳會使他們贏得更多的國內選票。也許這麼做真的能使他們贏得選票,但卻不會在中印發生衝突時贏得西方的支持。[全文]
-
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強國”,我們需要害怕嗎?
儘管近些年印度在軟件與製藥等產業取得了突出成績,其經驗也值得中國借鑑,但由於沒有一個致力於現代化的強勢政府,印度未能克服如土地改革與婦女解放等制約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問題,想從整體上趕上中國並不容易。[全文]
-
印度對華示強是心理訴求,也為彰顯其“民主”
我們驚訝印度敢在邊界鳴槍,是因為中國也身陷“1962情結”。印度對華示強,除了轉移疫情爆發和經濟下滑的焦點,更要凸顯其“民主”,當作加入“印太戰略”的投名狀。比鄰中國,印度的大國情懷情有可原,但狹隘的格局和好高騖遠的民族性格,阻礙着印度的長遠發展。[全文]
-
印度崛起還有多少障礙?可不只是“種姓”
40年代末的時候,印度人均收入是高於中國的,預期壽命、識字率等指標和中國比較接近。後來兩國選擇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最後兩國發展結果也大不相同。今天的中國遠遠領先印度,這種差距可以概括為“2、5、10和不可比”。[全文]
-
印度:中國憑什麼不拿我當大國?
印度真的是個大國。為了迎合“有印必火”,非主流的局部事件往往被放大後反覆炒作,反過來加強了中國人對於印度的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如果從中國的優勢角度俯瞰,中國人自然對這種“迷之自信”不屑一顧,但如果代入印度角度,就會發現這種自信其實並非自大臆想。[全文]
-
印度對中印關係有兩個誤判
不知妥協、不懂交換是印度一貫的外交做派,在具體的對華政策及手段方面,印度對中國也是一味提要求,一味施壓。[全文]
-
經濟下滑,就怪中國?
印度需要明白的是,中國在核心利益上是絕無可能做出任何一點妥協的,中國面對美國是如此,面對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如果不知進退,繼續過分挑釁中國,後果將非常嚴重。[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印度:快給我這個“抗中”小能手打錢 美日澳:…
-
王毅:中印是朋友和夥伴,不是威脅和對手
-
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會見印駐華大使,就邊境事態交換意見
-
中國黑客攻擊印度電網?外交部:不能無中生有!
-
美媒炒作“中印非軍事區”,印度官方沒理會
-
“為什麼中國能脱貧,而印度做不到?”
-
印藥企:減少對華依賴任務艱鉅,政府投的12億盧比微不足道
-
王毅同印外長通電話:是非曲直十分清楚
-
配合完成加勒萬河谷偵察任務,無人機公司公開表彰兩員工
-
那個先動手的印度軍官“火了”,背後可真諷刺
-
“為對抗中國,印度悄悄成立個太空機構”
-
中國取代美國,重新成為印最大貿易伙伴
-
路透社:印度將批准45項中國投資案
-
中印邊境衝突是否影響金磚合作?外交部迴應
· 中印邊境有新進展 -
中印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
-
中印邊境有新進展
-
四位衞國戍邊英烈遺屬優待撫卹細節公佈
-
印媒:中印脱離接觸取得新進展
-
戍邊烈士遺體交接現場:運20專機護送 戰士鳴槍致敬
-
消息人士:印方丟下大量傷員,中方優待俘虜已仁至義盡
-
-
· 龍象之間 ·
-
機密視頻會議遭黑客襲擊 印度竟甩鍋給中國
-
我們為什麼不會抵制印度貨?
-
印度右翼竟稱:我們會挨家挨户去搜中國貨,然後燒了它
-
哈佛預測8年後印度趕超中國 印度人自己可能都不信…
-
印媒:抵制中國貨很幼稚 虧的是我們
-
青藏鐵路將延伸到尼泊爾,印度網友不淡定了
-
“莫迪總理你自拍躲那麼後,在黑我們家強哥哈”
· 自拍首秀 -
迎莫迪國宴菜單現拼寫錯誤?
-
晚上請莫迪吃了什麼?來看菜單!
-
我從西土天竺而來 求東土真經
-
印度的霧霾太嚴重 莫迪不得不宣戰
-
在華印度人體驗中印差距 想給上海頒“安全獎”
-
劉鐵生:我在中印、中越前線拍攝戰爭
-
毛派強硬 尼泊爾議會“打”起來了
-
擔心泄密 印度空軍禁用小米手機
-
我軍西藏邊境巡邏隊將不再“邋遢”
-
習近平會見柯棣華家屬並頒發友誼獎
-
柯棣華醫生和他的中國夫人
-
彭麗媛正在“悄悄地征服印度”
-
莫迪招待宴:150道菜 全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