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構建清晰化的碳排放總量年度目標
導讀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12日,習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峯會上進一步宣佈中國目標。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等。
不過,要深刻認識並踐行“30·60”碳目標並不容易,如何理解碳排放與GDP的關係?指標體系怎麼定?綠色金融、碳交易市場怎麼建?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先生在近期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舉辦的題為“金融支持碳達峯、碳中和: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的內部研討會上,提出了相應建議。以下為講話全文。
【順豐淘寶集運】
“30·60”碳目標體現了我國在碳排放領域的重要轉變
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主席就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擔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後,他又多次強調並踐行這一科學理念,也扭轉了過去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立場。大家知道,在這之前,我國對氣候變化的態度是相對消極的,主要強調不能抑制經濟增長,作為發展中國家不能承諾約束性硬指標。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中國“30·60”碳目標,在國際上做出了中國的承諾。這是一個值得深刻理解和落實的重要轉變,這種轉變並不是表述上的微調或者政策上的延續式更新,而是理念上、認識上、立場上的轉變,是需要我們深刻學習領會,並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付諸實踐的。
目前,我們在行動落實上還有不小的差距,比如,這兩年國內煤電項目還呈現較強的擴張勢頭,國際上與“一帶一路”相關的一些煤電項目的融資仍有中國的參與。這都表明,要深刻認識並踐行“30·60”碳目標並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轉變過程。
另外,中國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包括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和推行,面臨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戰。一個首要挑戰是需要有實現碳目標的更加清晰化、透明化的總量指標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以讓各方對碳目標有清醒的認知,同時也能為諸多相關工作提供可度量、可計算、可考核的任務。
當然,這也是這不容易做到的,還需要各有關部門積極工作,真正實現理念、認識和行動上的轉變,並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對碳排放的數據和目標作出可靠的計量來推動碳目標的實現。
實現碳目標需要以碳排放總量目標清晰化為前提
在2020年12月12日氣候雄心峯會上,習近平主席在“30·60”碳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幾項總量指標: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些分別對應着碳排放強度、碳匯和新能源發展。
無人機於2019年10月23日拍攝的首航節能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圖源:新華網)
以上總量目標非常重要,因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工作中,需要很多微觀的數量化指標和數據基礎,但確定微觀數量化指標的前提就是要有總量目標:有了總量目標,才能清晰化分解出微觀目標。總量目標還關係着“30·60”碳目標的工作進程安排,工作進程需要均衡,既不能過於前松後緊,也不能過於前緊後松。
此外,碳目標實現需要依靠激勵機制,並不是下達了目標任務就一定能落實為成果,而激勵機制也要在總量目標清晰的基礎上才能被計算、設置和完善。一些國家在碳排放的總量控制規劃上已經給出清晰的數量目標,中國也需要在總量目標上作出更為透明、可讀的計量,才能有助於社會各方理解並落實為行動。
削減碳排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作用於促進供求平衡的兩端。一種是限制現有的碳排放,類似於過去糧食供給不足時,居民靠的是糧票配額,也就是壓需求;另一種是投資於供給方,形成低碳或零碳新能源供給來達到平衡。我個人認為,今後幾十年,實現碳排放目標會主要依靠這種投資,要通過大量投資促進新能源供給和提升節能、低碳的使用。
既然需要投資,就需要計算未來的回報。公共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要求回報,但公共財政資金通常比較緊張,因而要大力促進民間投資,也就必須要明確計算投資的未來回報,這就需要未來每年碳排放的總量數據更加清晰,畢竟很多微觀數據指標的計算就取決於總量目標。此外,在實現碳目標方面我們未來的投資規模需要有多大,還應該對應於每一年GDP,即每一年GDP中需要多大比例來投資於應對氣候變化。
對投資的激勵可以有兩個來源。一個是通過配額交易或者碳税來獲取並體現回報,也就是説碳排放多的主體應該交出一部分資金來支持減排投資;另一個是通過一般性的動員把投資引導到這個方向來,沒有額外的政策補償。我個人認為,未來大部分投資激勵應該來自於第一種方式。
因此,我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使碳排放過多的行為,特別是重點行業、企業,通過碳配額交易或碳税來承擔責任並支持大規模的減排投資,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而這一均衡價格只能在總量目標之下平衡出來。
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還不夠統一,存在分割,各市場碳價格不一致,也給定價帶來很多問題。因此,要實現碳價格一致,既要總量目標清晰,也需要各個碳市場實現聯通和統一。
在推進碳排放配額交易和碳税的過程中會出現成本轉嫁現象,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多消耗排碳能源就必須多承擔代價,就是要通過這種轉嫁來實現資源配置的轉變,才會有更多的新資金投資於減排和綠色金融領域。
不過,轉嫁過多也可能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國內居民可能會有意見。成本轉嫁問題的關鍵在於轉嫁多少合適,這涉及到總量碳目標、通脹目標等多目標之間的權衡,但是不允許轉嫁是不對的,不能把這種轉嫁當作缺點。
未來的減排任務有一部分要依靠公共投資,而公共投資的結構是一種資源配置,因為這部分公共投資如果不是用於碳減排,可以被用於提供包括醫療、社保等公共品和福利。
既然涉及資源配置,就需要在數量上明確公共投資多目標與預期要實現的目標之間有無缺口,有多大缺口,從而校正財政和其它公共政策,並規劃出公共投資與民間投資的比例關係。
前面提到,習近平主席在國際上作出的碳減排承諾體現了我國的一個重要轉變,而要實現這個轉變很不容易。事實上,在若干年之前,國內對於碳排放的主流觀點是強調不能因碳減排而影響發展,與其相關的定量方面的論點主要強調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只説強度,強調碳排放強度應該與GDP增速相關聯,這意味着如果中國GDP增長快,那麼排放就可以多一些。
第二,強調均值,也就是人均排放的概念。中國人口眾多,人均排放量與西方國家相比還不是很多,也就有更大的排放餘地。
第三,強調累計,也就是歷史累計碳排放量。西方國家工業化進程開啓得很早,歷史上已排放了很多,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也還有較大的排放空間。
這些説法實際上都傾向於抵制減排。温和一點講,它與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實際上存在矛盾。因為到2060年要實現碳中和,無論你的經濟增長快還是慢,人口數量多還是少,累計排放規模大還是小,都要求達到淨零排放。因此,在實踐操作中,迫切需要碳排放總量目標的更加清晰化,這就要求各有關部門認真體會、實現轉變和緊跟步伐,來為實現碳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作好數量型行動規劃。
標籤 碳排放- 原標題:周小川:構建清晰化的碳排放總量年度目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徐俊 
-
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增值的
2021-03-06 08:1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習近平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這裏要加一個“沙”字
2021-03-06 08:03 2021兩會 -
今日看點:人代會審查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2021-03-06 07:55 2021兩會 -
韓正參加陝西團審議: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2021-03-06 07:46 2021兩會 -
王滬寧參加河北團審議: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2021-03-06 07:38 2021兩會 -
習近平:在各族幹部羣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2021-03-06 07:25 2021兩會 -
香港選舉制度如何完善?乾貨來了
2021-03-05 22:13 2021兩會 -
兩會數説中國丨“一五”→“十四五”,百秒看中國發展奇蹟
2021-03-05 22:00 2021兩會 -
代表建議:把視力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
2021-03-05 21:57 中西教育 -
鏡觀·領航丨聚焦兩會·落實部署見真章
2021-03-05 21:57 2021兩會 -
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1-03-05 21:54 2021兩會 -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
2021-03-05 21:51 2021兩會 -
河南林州教體局迴應“號召學生捐壓歲錢”:活動停止,致歉
2021-03-05 21:49 -
政協委員:建議加快建設雅魯藏布國家公園
2021-03-05 21:07 2021兩會 -
上海團首次以代表團名義提交議案,講了啥?
2021-03-05 20:13 2021兩會 -
人大代表:建議設立輕罪前科消滅制度,幫助輕罪前科人員“改過自新”
2021-03-05 20:12 2021兩會 -
草案:遇特殊情況可提前或推遲召開全國人代會會議
2021-03-05 20:09 2021兩會 -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
2021-03-05 19:37 2021兩會 -
交通部約談滴滴:涉嫌侵害駕駛員合法權益
2021-03-05 19:33 大公司 -
俞敏洪委員:建議將孤獨症早期篩查納入兒童常規檢查必要項
2021-03-05 18:38 2021兩會
相關推薦 - 中國考慮派維和部隊?美國防部這回答… 評論 190“窮人創造,富人竊取!” 評論 235“在這一領域,美國已經落後中國” 評論 262博鰲論壇開幕,習近平: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評論 76失控!印度首都封鎖,網民在線“求救” 評論 868最新聞 Hot